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肯尼斯•克拉克:生活、艺术和《文明》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58.00

  • 著者:188087 译者:
  •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本印时间:2024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62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653-0
  • 读者对象:艺术爱好者、研究者,文明史爱好者
  • 主题词:肯尼斯•克拉克传记
  • 人气:8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位终身为艺术使命不断付出的行动者的人生传奇。


相关推荐:
这部清晰而权威的传记,优雅而风趣地讲述了二十世纪文化生活中的卓越人物……克拉克认识到,黑暗时期的人们渴望严肃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他明白文明的脆弱,文明的发展,还有其屈服于混乱力量的可能。他警告说:“我们幸免于难,但一切可能再次发生。”
——德怀特·加纳,《纽约时报》
丰富而传神地,斯托顿仔细记录了克拉克缺爱的童年,在意大利师从贝伦森的学徒生活,其27岁时被任命为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艺术部管理人,30岁时便成为国家美术馆馆长……以及他在电视界的影响力。
——达恩·霍夫施泰特尔,《华尔街日报》
苏富比前主席斯托顿是写作克拉克官方传记之理想选择,他完成了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娱乐性、文笔优美、令人赞赏,但绝非不加批判的书。
——迈克尔·普罗杰,《泰晤士报》


1. 本书记录了一位既是学者又是公共人物的英国名人的一生,以优美简洁的文字将主人公的事业贡献与学术成就一一道来,同时又穿插着介绍了肯尼斯·克拉克个人生活的种种细节,对普通读者而言容易接受,对于爱好艺术或对英国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更是有一定吸引力。作为艺术史学者,克拉克一生致力于艺术的普及推广,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大批私营美术馆建立的当今中国,克拉克的人生经历或能引起相关专业学者、从业者的某种思考:一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能为社会做什么?
2. 肯尼斯·克拉克用战争、新技术和电视所提供的机会,让艺术作品更接近公众,为人们打开了视野,在将艺术向大众推广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主持的纪录片《文明》是最有影响力大众教育事业之一。作为第一部彩色艺术纪录片,《文明》直至今日仍是电视史与艺术史上的里程碑,这部纪录片也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人物。作为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大师、美术赞助者和电视领域的先驱,克拉克的传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詹姆斯•斯托顿(James Stourton),英国艺术史学家,曾担任英国苏富比主席,主要从事收藏史方面的学术研究,以及艺术领域的人物传记写作,著有《当代著名收藏家:1945年以来的艺术收藏》《遗产:我们如何保护过去的历史》等多部著作。
吕婧,纽约RAINRAIN画廊主理人、艺术顾问,有多年艺术行业从业经验,艺术撰稿人。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肯尼斯·克拉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策展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0岁时他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每月一画”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詹姆斯·斯托顿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1 “K”
美学家的进步
2 爱德华时代的童年
3 温彻斯特公学
4 牛津大学
5 佛罗伦萨与爱情
6 BB
7《哥特复兴》
8 意大利艺术展
9 阿什莫林博物馆
国家美术馆
10 任命与理事
11 王室指令
12 克拉克大热潮
13 运营美术馆
14 演讲与《成为达•芬奇》
15 馆长与工作人员
16 《听众》与艺术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 整理打包:“把它们埋到地下深处”
18 战时国家美术馆
19 信息部
20 战时艺术家
21 大后方
22 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好的
艺术首领
23 写作和讲课
24 上台屋
25 城镇和乡村
26 裸体与裸像
电视
27 创建独立电视台:“充满活力的粗俗”
28 早期电视节目
萨特伍德1953—1968年
29 萨特伍德:私密的人
30 公众人物:20世纪60年代
《文明》
31 《文明》:背景
32 《文明》的制作
33 《文明》和它的缺憾
34 顶峰:代表文明的克拉克勋爵
代表文明的克拉克勋爵
35 郊区的克拉克勋爵
36 《森林的另一边》
37 晚年和诺文
后记
附录一 克拉克资料
附录二 “突然之间,人们又对克拉克感兴趣了”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文明》于1969年2月开播。由于很少有人拥有能够接收BBC二台的电视机——更不用说彩色电视机了——第一轮只有100万观众收看了该系列节目,所以要等到重播才能达到其全部效果。尽管如此,戴维·阿滕伯勒回忆道:“我们知道它很成功,但我们都不知道它会有多成功……会有人来邀请你一起看节目。我不会说酒吧因为《文明》的播出都关门了,毕竟当时只有少数人拥有彩色电视机。”一些乡村教区重新调整了晚祷的时间,以便教徒能在星期天观看节目,而观看《文明》的聚会则在那些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家里举行。当大众旅游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系列节目展示了他们永远都无法切身体验的壮游,他们相信肯尼斯·克拉克会带他们去最好的地方。他前所未有地成功打开了人们对艺术的眼界,完成了他的罗斯金式的使命。尽管内容可能有缺陷,但对于公众而言,《文明》将是他的“伟大著作”。
第一集以克拉克在巴黎市中心开场,他引用了罗斯金的话:“伟大的国家用三种手稿书写他们的自传:他们的行为之书、他们的言语之书和他们的艺术之书。想要理解其中任何一本的意义都必须要阅读另外两本,但在这三本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本。”《文明》里的故事将通过艺术和个人——通常是思想家和诗人——来讲述,但总会回到视觉来源。克拉克对视觉内容的选择反映了他自己的喜好,这在系列的副标题中做了说明:个人观点。站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克拉克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他回答:“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当我看到它时,我可以认出它;而我现在正看着它。”
    .......
意识到政府部门计划接管国家美术馆,克拉克便没有制订任何使用计划。但当他发现政府明显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建筑时,他抓住了一个偶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新提议,并将其发展成了一个固定项目。就在伦敦刚疏散了儿童、关闭了娱乐场所、拉上了遮光窗帘的时候,深受欢迎的国际音乐会钢琴家迈拉·赫斯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就在前一个周末,赫斯还谈到她想把音乐带到首都来,她的一个朋友建议把国家美术馆作为场地。尽管两人都不太相信有这种可能性,赫斯还是迫不及待地向克拉克介绍了自己,并谨慎地提出了每三周举行一次音乐会的想法。“不,”克拉克回应道,“要每天!”最令人惊讶的是政府部门“以他们奇怪而僵硬的方式表现得很好”,授权了这些在今天还很著名的音乐会的进行。当美术馆的理事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时,第一场音乐会定在10月10日,战争爆发仅五周后。
第一场音乐会在BBC上进行了宣传,报纸上也刊登了广告;所有的利润都将捐给音乐家慈善基金会。主要的问题是找到足够的椅子,到最终采购到500张椅子,其中一些还是在观众聚集时陆续送到的。原本预计可能会有200人到场,但结果有1000人耐心地排起了长队,其中有办公室职员、身着制服的军人和妇女,还有戴着防毒面具的平民。每个人都需支付1先令,而当第一个人拿出半克朗硬币(2先令6便士)时,没有找零。800人挤进了观众席,远远超过了内政部对公共场所人数的限制;让克拉克极为难过的是,其余的人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克拉克和赫斯都同意音乐会以德国音乐为主。首场以斯卡拉蒂、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开场。克拉克写道:“第一场音乐会由赫斯小姐亲自演出,她弹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开头几小节的那一刻将永远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经历之一。那是一种完全的放心,我们所有的苦难都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