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钢的交响——一位早期归国工程师的共和国乐章 平装合璧之书

分享到:

定价:¥46.00

  • 著者:183351 
  •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本印时间:2020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30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7738-2
  • 读者对象:普通读者
  • 主题词:李瑞骅生平事迹
  • 人气:24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社会大转型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共和国第一代归国工程师、人民大会堂钢结构设计者、享誉世界的钢结构大师李瑞骅先生回忆录
 


李瑞骅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钢结构大师。他是人民大会堂主体钢结构、上海展览馆部分钢结构等新中国初期一大批重要建筑的钢结构设计者,是周恩来总理在“十大建筑”庆功宴上点名致谢的三位专家之一。他还是新中国第一部钢结构规范的编订主持人。李瑞骅先生的回忆,记录的是一桩桩的生活乐事、趣事,一件件经手的工程和设计研究工作,由建筑工程的专业和行业角度,勾勒出从民国到共和国数十年中国建设发展的速写图。他的回忆简洁、明快,洋溢着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豪情,正仿佛他的研究对象“钢结构”一般。  
“合璧之书”的两位作者——李瑞骅先生和张珑先生,是一对相伴五十多年的幸福伴侣。张珑的丈夫是享誉世界的钢结构大师,人民大会堂钢结构的设计者。他们一个学文,一个学工; 一个是温和娴静、腹有诗书的大家闺秀,一个是阳光俊朗、多才多艺的归国学子。他们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在各自的工作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为人均极为谦和、低调。他们一起经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一起承担家庭和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在共同走过的半个多世纪,“从未闹过矛盾、吵过架”,是世所罕见的美满婚姻典范。
两书写作风格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两书所记载内容,也互参互补、相映成辉,两书“合璧”,呈现出一种妙不可言的阴阳互济、回味悠长。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瑞骅(1924—2009)
共和国钢结构事业奠基人,享有国际声誉的钢结构大师。建立我国当时唯一的钢结构设计研究专业机构;主持编制钢结构领域奠基性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制造及安装规范》《薄壁型钢结构规范》;承担两次《钢结构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负责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工程之首的人民大会堂的钢结构设计,成为庆功宴上受到周恩来总理点名致谢的三位专家之一。
1924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张元济孙女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2—1946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50—1952年就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土木系,获工程硕士学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绕道欧亚十多个国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先后担任上海华东设计院副主任工程师、建筑工程部金属结构设计室主任工程师、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理事长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共和国钢结构事业的开创者李瑞骅先生的回忆录。本书讲述了他的家庭、求学、工作、生活的人生经历:20世纪20年代出身上海早期中产阶级家庭;就读于上海光华附中、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后赴多伦多大学深造;1950年代怀抱一腔爱国热情返回中国,参与新中国建设,负责数百项大型军用及民用钢结构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等;“文革”十年中被下放干校;改革开放到退休后为金属结构事业发挥余热。
本书展现了社会变迁中一代知识分子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反映了共和国金属结构、建筑工业乃至国民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和和人格风范,以丰富的历史细节,专业的眼光深入洞见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新时期中国的宏阔社会风貌和历史图景。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家庭和亲戚  
出身  
父亲  
母亲  
外曾祖母 
叔父  
外婆家  
大姨家 
兄弟姊妹  
第二章 所受的教育  
家庭教师 
广泛的兴趣 
光华附中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三章 关键的六年  
出国前 
横渡太平洋  
生活在 La Chine 小镇 
多伦多  
绕道回国  
回到上海  
第四章 我的事业  
华东设计院  
北京工业设计院  
“肃反”运动 
金属结构室  
设计研究工作 
遗憾  
第五章 “文革”十年  
第六章 改革开放  
出席 ISO 会议 
UNIDO 的援助项目  
意大利之行  
赴美购买铝窗设备  
加拿大之行  
汇光建筑咨询事务所  
第七章 退休生活 
附录
论文与报告  
1970 年给周总理的报告  
1982 年出国访问报告  
60 Meter Diameter Wooden Dome  
60 米跨度木穹顶结构(译文)  
报道与回忆  
China’s Master of Steel  
中国的钢结构大师(译文)  
真诚忆语 璀璨人生 
良师益友李瑞骅  
张珑:最后的日子  
第一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  
出入 ICU  
走向终点  
李瑞骅年表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现在,在一派出国热潮声中,往往有人问我:“你当初在国外生活很好,不仅有绿卡,还可以入籍。你为什么要回国?你后悔吗?” 我说:“我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是中国人,如果当时我入加拿大国籍,我就必须放弃中国国籍,这是我首先不愿意的。再说,我不喜欢像在 La Chine 小镇上过的那种平淡安逸的生活。虽说我收入颇丰,但日复一日如机器一般工作,无乐趣可言,更谈不上有所进步和创新;在生活方面我已经可以一眼看到数十年之后的情景了,就像桥梁公司的同事吉米描绘的那样:贷款买一栋住宅,过了几年积够钱再买一栋别墅,再过几年又积够钱买条游船,无非就是那样罢了,又有什么意思?如果我在那里结婚成家,妻子一般都不工作,那就更套牢了。我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我的父辈都是从贫困中努力奋斗,成就事业的。这种精神自小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又鼓励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我相信总有我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我愿意将我在国外所学报效祖国。另外,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使我不愿在国外长期呆下去:我是黄种人。虽然在小镇上和在学校的圈子里,我可以相当受欢迎,但从宏观来看,在一个以白人为中心的世界里,我是永远也不可能进入主流社会的。因此我也只能做些一般的工作,要成就一番事业是难以达到的奢望。如今,回顾我回国后这半个世纪的岁月,我为建设祖国出了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尊敬;我有美满的家庭,在生活上过得十分充实。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虚度一生。”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