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9.00

  • 著者:3693 
  •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本印时间:2008年06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6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751-6
  • 读者对象:区域经济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空间均衡经济学分析
  • 人气:278

显示全部序言

  本书源自陈雯的经济学博士论文。在她的博士论文公开出版之际,我作为她的指导老师欣然为之作序。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巨大的发展差距,面对发展中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代价,本书融合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经济与环境生态的相关性角度研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克鲁格曼(Krugman)20世纪末发表的新经济地理学著作在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以区位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代表的空间经济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往的空间经济学研究,抽象了具体空间的差异性,在同质空间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析运输成本和规模集聚等空间向心力和离心力对经济活动在空间配置的作用影响,建立空间经济活动的均衡模式。在本书中,作者放松了同质空间的假设,在承认地区基础条件差异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定义了空间均衡概念,指出空间均衡是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与地区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活动的相匹配和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平衡。从这一界定出发,开辟了研究空间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本书运用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研究空间的均衡与不均衡问题,研究一定空间中收入增长与生态改善的空间均衡模式。在各个地区基础条件分析中,不仅关注资源的均衡位置,还关注资源、生态和经济的均衡位置。在各个地区的发展分析中将一个地区(空间内)的收入增长与生态改善作为空间均衡的目标,改变唯经济增长和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空间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约束、资源保障、交通成本、规模效益、知识溢出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以此来评判各个地区的开发与生态保护活动的相对合理位置,这种分析思路具有创新价值,体现经济分析与空间分析的结合,更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思想。
  本书在对空间均衡分析中,针对地区的开发与保护活动,抽象出工业品和生态品的概念以及空间均衡的理想模式。并以工业品和生态品的空间分布合理格局,对照现状的开发和保护态势,来评价不同区域的空间均衡(或不均衡)状况。作者运用这种方法来验证相关区域的空间失衡问题。提出在开发过度即工业品生产过多地区,需增加生态品供给;而在开发不足即仍以生态品为主的地区,若开发潜力较大,未来可以增加工业品。这种研究方法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区域分工、促进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该书在尊重地理差异性的基础上,在对待区域发展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一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条件差异较大,且各个地区在整体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工地位不同,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和实现时间也有较大不同。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生态约束性较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集聚发展,特别要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出发,关注增长极的区位选择和生态品导向的产业选择。作者提出对适宜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或保护区域)的选择思路与方法,有助于区域合理选择重要的发展极和开发模式,指导中国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以江苏省的发展案例来验证理论。江苏省内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实现小康社会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式也可能有较大不同。如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按照地区基础条件分析,空间开发的供给能力较强,这一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国财税重地和鱼米之乡。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苏南人创造了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苏南模式”,90年代又依靠开放型经济建立起外商投资企业,使工业化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上的制造业科技水准不高,虽然产值高,但资源消耗和生态占用大、收益低,由此带来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状况,出现类似太湖水华爆发、水源地严重污染等事件。在该书的研究中,这类地区属于空间开发过度,一方面是需要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对生态品占用较少的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空间优化和必要的管制,来稳定并适度增加生态品的供给。而苏中和苏北等部分生态约束性较弱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长江交通阻隔影响,运输成本高,集聚程度较低,使得空间供给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出现了生态品供给较多、开发不足等状况。因此改善交通通达条件,提高空间开发供给的能力,则有可能促进集聚和工业品的增加。
  作者构建的空间均衡发展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同样地,该书也在分析空间失衡的状况原因中,指出这样的空间均衡模式发展,在中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制度障碍,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型的不到位以及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原因,是导致空间失衡的主要因素。本书最后提出了由支持工业化开发的制度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演变的路径,对中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陈雯是我指导的博士生之一,一直从事区域发展与规划的研究工作。在进入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踏实勤奋、刻苦钻研,善于将自己在经济地理和区域规划工作中的问题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相结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本书也充分展现了经济与地理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和学术火花,是中国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一具有开创性的选题及其研究思路,无疑对中国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而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丰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故以此为序。

                           洪银兴
                          2007年8月
                          于南京大学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系根据我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学习期间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整理而成的。
  当我懵懂地踏入了经济学殿堂的大门,聆听导师洪银兴教授和其他教授的谆谆教诲,阅读文献和参与学术讨论,感受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无不让我心灵震撼和激动。经济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着我新的研究逻辑,把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结合,让我顿悟了许多研究的兴奋点: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运用于规划选址中,将理性预期理论运用于规划预期导向的作用分析中,将产业内水平分工理论应用于二级城市与首位城市的职能分工中,等等。特别是导师直接指导我在供需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化和城乡关系问题,并合作发表了相关文章,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年来的学习和研究的点滴收获,坚定了我在科学研究这条艰辛而枯燥的道路上漫漫求索的信念、信心和勇气。博士研究生学习虽无比艰辛,但有着物超所值和无比欣慰的感受。
  2000年以来,经济学界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城市化步伐与城市供给有较大相关,工业化的发展则与产业集聚、收入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地区差异,各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供给是有差异的。……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陈雯,女,1967年生,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区域规划方法、环境工业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探讨空间经济与环境生态的相关性,建立空间均衡发展模式,体现了经济与地理的学科交叉。其理论价值在于抽象出工业品和生态品的概念,创新性地开辟了研究空间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对于指导我国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畅方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作者陈雯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显示全部目 录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空间均衡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空间与空间均衡
  第二节 空间均衡的目标分析
  第三节 空间均衡的模式分析
第二章 空间供给与区域差异
  第一节 空间供给要素及影响
  第二节 省域空间的供给能力分区
  第三节 市域空间的供给能力分区
  第四节 供给能力分区的技术方法
第三章 空间开发与保护需求
  第一节 空间开发的需求来源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要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保护格局分析
第四章 空间失衡及其原因
  第一节 空间失衡的供需分析
  第二节 空间供需失衡原因分析
  第三节 江苏省空间失衡的实证判断
第五章 空间均衡的制度安排
  第一节 制度构建的需求与可能
  第二节 空间均衡的制度规则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