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全球化与中国——一位法国学者谈当代文化交流

分享到:

定价:¥16.00

  • 出版时间:2002年09月
  • 页数:268页
  • ISBN:7-100-03592-9
  • 主题词:全球化中国一位法国学者当代文化交流
  • 人气:85

显示全部前言

  全球化带来了缤纷的希望,这一潮流迫切要求我们对全球化进行确切的文化定位。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两极,如何让文化之间彼此沟通,如何给我们自己定位?这就是这本书的主旨。我曾撰写过一些介绍全球化时代中西方对话的文章,现在将这些文章进行收集和整理,结集出版。《全球化与中国》是一个来自法国的西方人和中国朋友的对话。这个西方人从他的中国朋友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愿意在此和读者朋友们分享对话的成果。

  本书可分成三个主题: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全球化的文化维度进行探讨,并尽力为文化间不断更新的对话定义一些词汇。

  如果说全球化使我们不得不检视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政治发展模式,在第二部分里,我们更关心检视的方式。之所以特别集中在暴力问题上,是因为社会中暴力的形式反映了人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

  最后,第三部分专注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传统与中国宗教的对话,因为宗教间的对话证实了全球化进程所带来交流之新的重要维度。这一部分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宗教语言的问题进行非完整的论述,风格与前面两个部分迥异。世界上的宗教如何通过迥异的言语和传统进行宗教的灵性交流?世界化提出了热烈的交流的话题,宗教传统间的语言交流渠道成为一种载体。在尊重他人的文化、语言、信仰和传统的同时,我们的人性变得更加和谐统一。今天,人类宗教灵性的分享是有待我们完成的任务之一。细想想,世界化与电脑的中央存储系统颇有相似之处:世界为了运转,同样需要能提供文化灵性传统的软件。

  再次重申,这本书不过是一次对话——永恒的、发展的对话的一个阶段。但愿读者可以对书的主题产生共鸣,如此,我们可以一起创造对话的文化,梦想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张文英小姐,她非常精心地编辑本书,没有她,这本书就不会出版。我同样感谢沈秀贞小姐,她完成了本书的几乎全部中文翻译,近六年来,她以全部的耐心和才干帮助我用中文表述所有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此外,本书的第九、十、十一和十二章的初稿是由俞若虹翻译,第五章则应归功于念喜。最后,应感谢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接受并出版这本书。

                            魏 明 德

                          2002年5月于北京

显示全部后记

  全球化并非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的不可抗拒的现象,也不是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与之抗争的不祥之物。它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书的着重点在于人类的两大基本特质——谨慎和创新。谨慎可以帮助我们以技术的和伦理的标准评估某种现象、理解得失和决定我们应采取的态度。谨慎使我们避免绝对的判断,它引导我们在世界原本的状态里采取应有的态度和决定,不向相对主义让步。创新的能力令我们不停地构想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成为命运的奴隶。未来会是我们的集体作品。全球化孕育的国际文化是我们将要创造的以及艺术家、知识分子、创造者、大学教师、消费者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创造的东西。

  读过即知,本书不曾流于简单的乐观主义。“暴力”或许是字里行间最常出现的词汇,我特别强调,暴力以多种形式出现,而且经常不是以我们最先想到的那种形式出现。暴力是语言的他者,扼杀我们和周围人身上谨慎和创新的精神。这种盲目的力量拒绝话语中显现和蔓延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全球化的某些方面构成了暴力形式的事实。但是,本土化拒绝差异和改变,回顾这一点,这同样类似暴力的一种形式。在两者之间,我们必须维护自身文化、历史、民族和伦理的特色,但我们同样需要以开放、实际的方式定义这些特色,要知道,比起过去,我们的特色更维系在未来。将我们的特色绝对化实际上只会令其脆弱。以灵活、进步的概念认识自身的特质,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其进行维护和丰富。我们最深刻的本质会随着我们不断前进而得到实现。对于个体和整体而言,这都是再真实不过的了。

  所有这些思考都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后果。从我在欧洲工作的经验来看,我赞成既灵活又坚定的中国特色,即是说,不是通过“反对”来定义,而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物的强烈愿望来定义中国特色。如果权衡中国自身的人文文化,全球化可以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可能是整个世界的机遇。四百年前开始的对话在今天具有了新的意义,我们都应该以最佳的自我投入其中。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法国籍,1960年生于南非。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法国政治学院博士。曾在欧洲议会任职,现为国际利氏(利玛窦)学会主席,经常来往于中国与欧洲。出版中法英文著作多部,并数次举办个人画展。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全球化同时带来了恐惧与希望。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它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文化。每个国家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在不丧失自我认同的情况下迎对全球化的浪潮?怎样区分它带来的利益和危害?在恐怖主义袭击和加入WTO之间,在互联网和疯牛病之间,什么才是全球化的真面目?
  本书从文化、政治、宗教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化现象的整体,而非以经济为讨论重点。它揭示了全球化的浪潮如何深刻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人与自然的依存、人对自己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全球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人以自己的行为为它定义。它有可能无可挽回地摧毁我们的传统,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在东西方之间,在南北地区之间——一起创造新的可共享的人道主义文明的机会。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

第一章 全球化与地域文化

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对话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的价值观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的人文教育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中国发展模式

第六章 文化基本教义派的危祸

        第二部分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第七章 缔造东亚和平文化

第八章 从和谐到和解

第九章 正视暴力

第十章 全球社会的僵化

第十一章 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

第十二章 超越国界

        第三部分 全球化与宗教交谈

第十三章 暴力与《圣经》

第十四章 “自我”与“无我”

第十五章 平心与无所住心

第十六章 中国和平神学

第十七章 宽恕的新天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