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欢迎光临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菅茶山•赖山阳汉诗研究 平装日本汉诗名家研究

分享到:

定价:¥50.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本印时间:2018年0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7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5292-1
  • 读者对象:文学爱好者,中日文化研究者
  • 主题词:汉诗诗歌研究日本
  • 人气:438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中日学者通力合作的学术结晶,研究了日本汉诗中颇具代表性的菅茶山汉诗和赖山阳汉诗,蕴含多重文化价值。

  日本汉诗是日本人运用中国古诗形式所创作的诗歌,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本书分13章系统研究了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最著名日本汉诗人菅茶山(1748—1827)和赖山阳(1870—1832)的汉诗创作。前10章是菅茶山汉诗研究。最后三章则是对菅茶山的后辈和学生赖山阳的汉诗的研究。

  江户时代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受中国文化思想影响较大的时期,也是日本汉文学的全盛时期。本书广泛联系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其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文化思想——儒家思想、朱子学、明代文学、文人画、道家思想,尤其是包括魏晋、唐、宋、明等各个时代的汉诗的积极学习,探讨日本汉诗诗人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菅茶山、赖山阳在深受中国诗歌内容和形式影响的同时,将日本传统诗歌如和歌、俳谐等引入汉诗创作,在诗语、意象、意境、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创造性,形成独特的风格。

  本书还结合现当代最重要的菅茶山诗歌选注本的选诗,进行细致的版本比较分析研究,既对各种版本中的一些注解上问题进行细致辨析校正,又在一定范围内探求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特别是结合清末大学者俞樾在其编纂的《东瀛诗选》中对日本汉诗的选编、评价,对中日学者在汉诗这一文化形态上的早期交流进行了极有意义的分析论述。本书是一部严肃的诗歌学术研究专著,也带有诗歌鉴赏的性质,同时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

 

 

显示全部后记

  小时候雨天在家看母亲织布,一梭一梭左右穿梭,脚下一上一下地踏动织机,心中油然对母亲产生一种崇敬之情:真伟大,这样一梭一梭竟然能织成数丈棉布,过年给我们缝新衣裳。
  这部《菅茶山• 赖山阳汉诗研究》书稿就要付梓了,从项目立项、结项到编辑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订,真有点像儿时看土机织布的感觉。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本汉诗研究”立项及结项评审专家的支持,感谢《光明日报》“国学版”编辑梁枢先生对项目的重视及热情,感谢日本道家学院校长早岛妙听先生提供珍贵的研究资料并耐心细致地回复咨询,感谢日本福山通运涩谷育英会小丸法之会长、福山通运小丸成洋社长对本项目研究的关切和期待,感谢日本福山市教育委员会及福山市市民积极参与在福山市多次举办的“中日日本汉诗研讨会”及汉诗吟诵活动,感谢日本广岛大学图书馆给予的支持,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马富丽老师一贯热心的支持,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所尹小林所长的一贯大力支持。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龚新宇为本书的引文及参考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核对补充,首都师范大学日语系张锦同学为最后修订做了很多工作。
  感谢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韦爽、张双龙和李强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中日文化影响交流源远流长,已故京都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上田正昭先生曾指出:“整个日本列岛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列岛内部的信息传达,还在外交和外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字同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成立、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见《古代日本和渡来文化》,东京• 学生社1997 年初版,第24 页)同样,汉诗这一日本列岛的外来文学形式,是在日本列岛内部文字和文化的自觉追求中落地生长起来的,是日本列岛和民族及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中日文化影响交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 周年,明年是中日友好条约签订(1978 年缔约)40 周年。谨以此书予以祝贺和纪念。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均洋,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岛大学特聘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文化比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过国家社科项目,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有《方丈记》、《徒然草》等。
赵敏俐,1954年生,内蒙赤峰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先秦君子风范》、《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合著)、《中国诗歌通史》(主编)、《中国诗歌史通论》(主编)等学术著作。发表过《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等论文100余篇。
佐藤利行,生于1957年。日本广岛大学文学博士。日本全国汉文教育学会理事、六朝学术学会评议员、日本汉语检定协会评议员、中日高等教育联络会(希平会)会长、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广岛大学副理事、广岛国际中心评议会议长、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综合人类学。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学术研究史视野中的菅茶山研究.............................................. 1
一、菅茶山《黄叶夕阳村舍诗》前编卷一汉诗和菅茶山的
初期文人特质.............................................................................. 5
二、“文人画”对菅茶山诗风的影响............................................. 10
三、菅茶山汉诗与《文选》................................................. 15
四、中国汉诗的日本文学化—菅茶山汉诗的俳谐性.............. 19
五、中国国学大师俞樾对菅茶山汉诗的评价及修改.................. 35
第二章 菅茶山汉诗选注本研究.............................................. 43
一、新注本对《茶山诗五百首》误注的更正.............................. 44
二、新注本未更正的误注.................................................. 48
三、《茶山诗五百首》因误字引起的误注..................................... 50
附 录.......................................................... 54
第三章 《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66—菅茶山•赖山阳诗集》
中的菅茶山汉诗注释研究.......................................................... 56
一、《吉备公庙》一诗中的“荐将苹藻泪先垂”.......................... 56
二、《偶成》一诗中的“占断鹩枝栖息安”................................... 60
三、《画猿》一诗中的“下有南迁万里人”................................... 63
四、《影戏行》一诗中的“汉帝招魂恨无言”............................... 65
第四章 菅茶山汉诗的出典意象研究....................................... 70
一、菅茶山的中国史观............................................................ 70
二、菅茶山的儒家思想......................................................... 83
三、菅茶山汉诗中的道家诗情....................................................... 91
第五章 菅茶山咏楠诗研究....................................................... 109
一、楠公及咏楠诗的产生及先行研究......................................... 109
二、菅茶山咏楠诗的背景.................................................... 116
三、菅茶山咏楠诗的深意.................................................. 124
第六章 菅茶山咏物诗研究.................................................... 148
一、菅茶山咏物诗之花木
(梅、樱、兰、竹、菊等).................................................... 149
二、菅茶山咏物诗之动物
(以猫、萤火虫、蝶为例).................................................... 157
三、菅茶山咏物诗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160
四、菅茶山咏物诗艺术特色............................................ 168
第七章 菅茶山东游诗研究....................................................... 175
一、“楠子碑”意象的历史风土及政治学深意.......................... 176
二、东游诗的艺术特色.................................................. 184
第八章 菅茶山汉诗诗语研究................................................ 186
一、中国汉诗文对菅茶山汉诗诗语的影响................................. 186
二、诗语错位与摹造........................................................ 197
三、菅茶山汉诗中诗语的独创性表现......................................... 206
第九章 菅茶山东游诗的中国诗语影响
及日本“风土记”意象........................................................... 223
一、东游诗的诗语分析及意象表现............................................. 224
二、《常游杂诗十九首》诗语的中国文化影响
及风土意象............................................................... 230
第十章 菅茶山的史诗式汉诗《开元琴歌》论.................................. 244
一、《开元琴歌》中日文化交流的时空观................................... 244
二、“愤”—《开元琴歌》诗情的惊骇历史真相.................. 249
三、《开元琴歌》“垂无极”的皇统观及俞樾的否定................ 252
四、宋诗、明诗的影响及“中日比较”的
独特诗歌意境.............................................. 257
第十一章 中日赖山阳汉诗研究综述................................... 259
一、赖山阳汉诗与“杜诗”.............................................. 261
二、赖山阳汉诗与苏诗..................................................... 265
三、赖山阳汉诗与韩愈诗............................................... 273
四、赖山阳汉诗与杜牧诗.................................................. 277
第十二章 赖山阳西游诗研究............................................... 280
一、赖山阳西游诗中的日外历史人物形象................................. 281
二、咏山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拟人手法
和视觉转换景色描写............................................................. 290
三、西游诗中“能言风土”的创新............................................. 297
四、“孤影”写照的诗歌美学及“鸣鸦已报晨”的
诗化奋进观................................................................. 306
第十三章 赖山阳汉诗的中日共识思想及独特魅力.......................... 318
一、体现中日共识思想文化观念的赖山阳汉诗........................ 318
二、《山阳诗钞新释》中的中国诗歌影响及日本式个性..........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55
后 记....................................................... 375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菅茶山的咏物诗主要分为歌咏花木、描绘动物和吟诵风物三大类。下面笔者就先从菅茶山歌咏花木的诗歌入手,来分析菅茶山是怎样传承已有的咏物风格,并且同时开发独自的清新诗风的。

在菅茶山众多的咏物的诗篇中,通过统计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描写梅花的诗篇占了很大比重。在149 首咏物诗中,写梅花的就有35 首之多,其次分别是咏蝶和萤的,各有7 首。

  《梅》之二

  暗里寻香折一枝,林头路滑雪消时。

  人间何处无娱乐,恐使花神笑许痴。

  《梅》之三

  春立韶光及我家,雪晴晴照照银沙。

  今年第一快心事,手接庭梅将著花。

  在七言组诗《梅》中,第二首写得最是传神。以“暗里寻香折一枝”开头,即写梅花的香气宜人却又不事张扬,只是暗暗传递香气,而在雪刚刚消融,路面还很湿滑的时候,诗人却折了这一枝梅,心满意足地回家而不顾路途坎坷了。这时“花神”的形象出现了,“笑许痴”生动地写出了一位美丽的花神躲在花丛中偷看诗人折梅欢喜而归的情景。好像如果被花神发现的话,她也会偷笑诗人“人间何处无娱乐”,而偏偏折这一枝梅了。全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诗人访梅折梅图,而躲在一边暗笑的花神无疑给这幅图景添加了额外的色彩,连花神都笑诗人爱梅的执着呢。

  紧承第二首的《梅》之三,写到了在阳光明媚的冬日清晨,诗人在庭院中赏梅,看到自己栽种嫁接的梅花将要开花的喜悦。诗人爱梅,更喜爱栽梅养梅,不管是瓶养的梅花,还是自家庭院里栽种的梅花,诗人都是那么精心地呵护着它们,仿佛是以梅为友,与梅为伴。

  这两首咏梅诗体现了菅茶山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力丰富而且描写生动的特点。“恐使花神笑许痴”这一句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今年第一快心事,手接庭梅将著花”这句诗又好似平日里诗人的自说自话,于平淡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和怜惜。梅花是在唐代鼎盛时期由大唐传入日本的,受到中日诗人的喜爱和歌咏,一度占领了咏花木诗的主导地位,数量也相对较多。同时,在江户时代后期,樱花作为日本本土的花卉,也逐渐得到了日本诗人的重视。菅茶山咏花木诗中就有这类诗。